8公里内不要钱的“共享大巴”被紧急叫停,原因竟然是…
最近在宁波街头,又出现了一种共享经济新模式——“共享大巴”,据说,乘坐8公里以内都不要钱。
▲图片来源:甬派新闻
但近日,运营该“共享大巴”的酉巴巴出行平台因涉嫌非法营运被当地监管部门叫停。对此,该公司发表声明称:
“其实在项目上线之前,我们就知道会有这一天。”
8公里内不要钱,还有这等好事?
8公里内免费、网络预约模式……近日,宁波街头运营着的这种“共享大巴”,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。
据浙江在线此前报道,从宁波南部商务区到江北正和电商园(超过8公里),如果打车的话大概要40多元,乘坐酉巴巴只需五六元钱。
尽管大巴车仅有5辆,但只要通过APP或者微信就能“共享”这些大巴车。里面提供一些旅游景点线路,也可以由乘客发起预约。宁波全大市8公里免费。超过8公里,8至10公里3元,15公里以内4元,20公里以内6元。
每位成功预约的乘客需支付48元押金,乘务员扫码上车,与共享单车不同的是,服务结束后,可以即时退还押金。
▲图片来源:甬派新闻
每经小编(微信号:nbdnews)了解到,预约大巴车可以个人定制预约,也可以景点定制预约:
个人定制路线:乘客提前60小时预约(确定起点和终点)并且提前48小时附和(一个订单至少25名乘客附和才是有效订单),每个订单乘客最多可设置3个停靠站(不包括起点站和终点站);到达停靠站时,乘客只允许下车不允许上车;司机提前24小时确认订单及路线;确定订单后,乘客准时到达上车点上车,到达目的地后完成订单。
景点定制路线:游客提前在APP乘客端查询免费景点直达专线,点击景点线路支付押金,加入景点路线即可预留乘车位,在订单显示的发车时间、地点准时上车,即可直达景区。
值得一提的是,酉巴巴选择的是司机合伙人制,公司和司机并不是雇佣关系,而是合伙人关系。该公司CEO庄启达表示:
“我们招募的司机合伙人都是A1驾照大客车驾龄十年以上的司机,现在传统大巴行业在衰落,这帮司机未来会越来越少,但只要大巴车还存在一天,他们的重要性就绝对不可替代。”
官方:涉嫌非法营运,将坚决取缔
在赚取眼球后,这家试运行不到一月的宁波创业公司,如今处在风口浪尖。
据甬派新闻消息,10月24日,宁波市运管局、市客管局、江北交通运输管理处3家单位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,紧急叫停这一项目。
官方给出的答复是涉嫌非法营运,将坚决取缔。
宁波市运管局分管客运安全的钟副局长说:
“我们认为,这种未经政府部门批准,擅自以所谓共享大巴、永久免费名义,实际从事运输经营形式,是违法的,我们将坚决制止取缔。”
另据浙江日报社旗下微信公众号“浙里宁波”报道,管理部门对该平台相关负责人进行过两次约谈,要求平台根据相关条例规定,办理相应申请,或选择正规有资质的运输企业及车辆经营进行合作,平台也回复愿意接受整改,但违法经营活动依旧进行。
宁波市运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:
首先,非法营运车辆上路,乘客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,存在较大安全风险,由于大巴车上乘客众多,一旦造成事故后果不堪设想。
其次,该平台采取押金模式,介于目前共享出行平台跑路事件增多,消费者利益无法得到保障,还有一点就是平台宣称的8公里免费,超过部分收费等规则,容易引发纠纷。
那么,酉巴巴,有没有可能通过申请,获取营运资质呢?
据甬派新闻,主管部门的答复是,可以提出申请,但目前获批会有点难度。
因为涉及安全问题,主管部门对客运市场实行的是严管,准入门槛比较高,有一套非常严格的要求。
如果谁都可以做,一哄而上,通过互联网平台随意参与,虽然可以促进优胜劣汰,但更有可能演变成恶性竞争。
每经小编(微信号:nbdnews)注意到,24日,酉巴巴通过其公众微信号表示:
其实在项目上线之前,我们就知道会有这一天。
……
运管部门也建议我们,应当寻求与宁波本土具备正规营运资质的企业合作,因为政府部门也意识到,互联网时代,大巴这个传统行业的确需要一些革新,只有不断进步,才能使这一行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,进入一个全新的格局,而这也正是我们共同的愿景。
不见得是个赚钱的生意
同样是共享出行的一环,和之前火热的共享单车和汽车相比,“共享巴士”似乎总显得有些不温不火,先不说其融资规模和其他两个行业无法比,其生存状况似乎也不是太顺利。
每经小编(微信号:nbdnews)随手搜索“共享巴士”,发现新闻大多都停留在2015年,当时阿里和滴滴均砸钱进入这个行业。可“共享巴士”在2015年后就很少再有相关动态,而提供豪华定制公交服务的初创公司Leap Transit更是在2015年申请破产。
▲图片来源:腾讯科技
据猎云网报道,由于上座率低、盈利空间有限、商业模式等原因,“共享巴士”盈利困难。
▲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“只有当上座率达到80%以上时,‘共享巴士’的收入才能基本抵消成本。”谈及“共享巴士”失败的原因,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,不盈利是主要原因。
一位运营着共享巴士项目的刘宇对猎云网介绍,一辆大巴一个月的运营成本是固定的,在12000-15000元左右,政策扶持的新能源汽车也在10000元以上。如果每月按22个工作日来计算的话,日平均运营费用在500元以上,而对于互联网公司还有运营推广的成本。
“50座一辆车,如果按5元/座,即使上座率100%,一辆大巴每天往返一次,一天也只能营收500元。几乎处于净亏损状态,线路越多,亏损越多。”刘宇说道。
既然票价收不回成本,很多公司想通过上下班这个高频需求作为流量入口,尝试在用户积累到一定程度后,探索盈利模式。有“共享巴士”公司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,比如乘车送早餐,以及在App上内置广告等等。
然而现实是,乘客对所谓的社交并无兴趣,他们希望的只是准点发车,准点到达,在车上安安静静的睡一会,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地铁与公交的替代品,而不是一个社交产品。
每经编辑 李净翰
每日经济新闻综合
甬派新闻、浙江在线、猎云网等
转载请注明
| 本文转自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|
其他用户正在看
1、身价高达几千万,广告牌四处可见,他们不是演艺明星,而是补习老师
2、这两个老外将拿到“世界上最难拿的绿卡”,不仅仅因为他们是诺贝尔奖得主...